科目:教育研究法

每週作業:Ch.23

日期:2012/01/03

學生姓名:張木蓉

主修:教育研究所二年級

學號:G99570022

Ch23

3.行動研究四個階段中的哪一階段最難實施?為什麼?

我覺得是蒐集必要的資料這一階段最難。對一個資料蒐集者而言,最常出現影響內在效度的動作就是在無意識間將不利或不喜歡的回答、結果給忽略,有的情況則是蒐集到的資料中摻雜蒐集者的偏見或者實施過程被蒐集者的態度立場左右,而這種行為又往往發生而不自覺,對研究結果的效度有很大的影響。

5.所有行動研究的參與者——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必須參與投入整個研究過程。正式的量化和質性研究為何不需如此?

因為量化研究講求客觀,而且設計實驗的方法也僅針對欲研究的操縱變項,參與者由隨機取樣,角色的功能僅提供資料給研究者。

質性研究雖然不像量化研究般客觀,但對所欲觀察的參與者提問之問題與其想法,有更加詳細且具體的描述,而且研究者以觀察與訪談的方式做研究,紀錄者為研究者本身,以自己的主觀對所觀察的事物做詳盡的描述,所以在紀錄的內容方面,參與者是不一定需要加入的。

6.你認為行動研究最大的優點為何?主要的缺點呢?

我覺得行動研究的最大優點是它可以由任何的專業人員、在任何一種學校、在任何年級執行,去探索任何一種問題。雖然它不重視推論,但站在基於解決在地人的實務問題之角度上,它非常的實用而且可使用的研究方法相當自由彈性,儘管必須以較小的規模進行。我認為行動研究的主要缺點則是內在效度,容易遭受蒐集者的偏見、實施過程、和蒐集者所採取的態度立場的威脅,又因為其外在效度薄弱,所以行動研究整體在效度威脅上的考量是必須多加考慮與防範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木頭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