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教育研究法

每週作業:Ch.9

日期:2011/11/01

學生姓名:張木蓉

主修:教育研究所二年級

學號:G99570022

 

Ch.9

二、在第六章我們討論過「外在效度」的概念,如果有的話,外在效度和內在效度以什麼方式產生關聯?一個研究能夠具有內在效度,但卻沒有外在效度嗎?如果可以,是什麼情況?如果情形相反時,又如何?

內在效度是在多個變相之間的關係中較容易分辨的,並且可以控制跟對結果產生影響;外在效度則是由樣本推論到母體的程度,在對結果產生各種影響的過程中,兩者的關係便有所關聯。

        研究可能經由內在效度各種因素上的調整,對外在效度原先預期推論的結果產生影響。但由外在效度影響到內在效度則較困難,研究若從結果出發,反過來對變相上進行調整,其研究的可行性則大大降低。

 

三、學生通常會混淆內在效度和工具效度的概念,你要如何解釋它們之間的不同?

工具效度是研究方法中測驗方式與選擇工具上的有效程度,包含在內在效度各種因素當中。

 

四、下列的研究中,哪一種(或多種)因素可能是不利於內在效度?

a.研究者決定要在附近的國小實施新的數學課程,並且和另外一所未實施的小學比較學生的數學成績,但是研究者沒有發覺實施新課程的學校,學生在教室中有電腦可用。

受資料蒐集情境的影響。電腦可能提供較多的資源,在學習方式上產生差異。

b.研究者希望以一學期的時間來比較兩種不同的高中化學教科書,她發現其中一組有20%,另一組則有10%的學生在單元測驗中缺席。

受試者的流失。

c.一個研究要調查婚姻狀況和能否察覺最近五年社會改變的可能關係,但是男、女訪談員對女性在相同問題的回答卻得到不一致的反應。

受資料蒐集者的特徵影響。訪談員性別的不同,可能影響受訪者對於訪談的接受度與作答立場。

f.研究者比較每週的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在改進讀書習慣上的效果。每週接受團體輔導的學生在會談結束時填寫問卷,但是接受個別輔導的則在家中完成。

受到資料蒐集的情境影響。場所不同,對於受訪者填寫問卷的情況不好掌握。

g.在經濟蕭條的區域,哪些在學術測驗中落居最底層10%的學生被挑選為補救方案的對象。這個方案的內容包含特殊的遊戲、額外的教材、特別的「點心」、使用特製彩色教材和新的課本。方案執行六個月後,這些學生在成就測驗的得分上明顯的提高。

受到受試者的態度影響與迴歸。受訪者可能在心態上產生了特殊感,對於學習結果可能有所影響

 

六、你認為在本章中所討論的哪一種不利內在效度的因素對研究者而言是最需要加以考慮的?為什麼?你認為哪一種最難控制?請解釋。

受試者特徵與態度對研究者而言是最需要加以考慮的。與研究者的主觀意識相關,並且會牽涉到研究結果的全面性,所以受試者因素的設計是影響到研究的整體走向。

歷史事件與受試者的流失最難控制。除了難以先行預測以外,即便是有替代方案的提出,可能還是會跟研究主題最初的設定有所出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木頭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