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輔導原理與實務-學期總心得

日期:2012/01/02

學生姓名:張木蓉

主修:教育研究所二年級

學號:G99570022

經過了一個學期的課程,讓我對中學生可能會發生校園的問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透過每個禮拜的閱讀資料及作業了解了若遇到這些校園問題時可以採行的解決方法,或是真的處理不來時也可以透過轉介等方式來幫助學生處理問題。

每週的閱讀心得報告,有助課程的瞭解。瞭解學生問題行為的發生、處理方式、輔導及轉介等等。所採用的教科書除了提供輔導的專業知識外,並藉由實際案件的敘述,更有助輔導專業知識的瞭解及融會貫通。

每週心得報告也附加選擇題及問答題的出題訓練。藉著出題的過程,必須更了解本周閱讀的內容重點,才能完成出題的任務。這樣的過程也讓我們更能體會身為一個老師,不只要兼顧專業科目,更要能融會貫通,並轉化為學生能接受了解的語彙,才能達成輔導的責任。對學生的態度、關心與觀察,是輔導的重要工作項目。

 

訪談的作業部分,讓師培生能真正的嘗試與學生面對面,去了解他們所承受的問題,與如何輔導其解決問題,這是一項相當實際的作業。尤其與同學交換訪談錄音,互相評論優缺點,也是一個難得的學習經驗,受益良多。

在課堂上老師常會舉一些生活例子或是時事等等的問題來進行課堂的討論,請學生發言若遇到這些問題時可以怎麼樣來處理,同學們的發言也非常的踴躍,透過同學的發言可以學習到不同於自己的想法,能夠提供作為參考,我認為這樣的上課方式很好。校園的問題沒有一定的解決方法,因此事前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到可能面臨的問題與處理方法,以後再遇到問題時也不至於手忙腳亂,反而把事情弄得複雜。

不論教科書中的文獻理論或經驗敘述,和從中獲得的閱讀心得,及實際的訪談應用,目的都在儲備一位教師的輔導能力。但時下的教育環境卻充滿許多突發的變數,例如:霸凌事件(bully event)。不僅霸凌同學,也霸凌老師;有的師長為息事寧人,卻佯裝視而不見,可謂師道蕩然無存。昔日老師常偏重「授業」的職責,今日可能更應著重於「傳道」方面,除了輔導學生更能明辨道理外,自己亦須依理行事。教師應深自檢討,加強專業學識,建立教師威儀,然後才能從教育方面著手,對學生產生正面的影響,消弭現今的社會亂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木頭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