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輔導原理與實務

每週心得報告:青少年期-身體與認知發展、青少年期-情緒與認知發展

日期:2011/09/26(一)

學生姓名:張木蓉

主修:教育研究所一年級

學號:G99570022

摘要

  1. 青春期是指性成熟及生殖成熟的一段生命時期,而且開始於生產前,為長期、複雜成熟過程的關鍵階段。當青少年由兒童期轉換到成人期階段,生理上由於荷爾蒙分泌增加,身體會逐漸成熟、發育,在這個時期,青少年對於自己外在的形貌會顯得特別重視。成長發育中的任何差異也時常會對青少年們造成困擾。動物行為理論的專家主張:青春期時間本身是社會經驗的結果,或是社會環境事件會影響青春期變化的時間。
  2. 皮亞傑就青少年認知發展所提出的理論指出,青少年在青春期是屬於形式運思期的階段,會與前一階段具體運思思考截然不同,而是能具有邏輯及抽象思考的相關能力。包含兩個特質:第一,思考自身的思考,有效處理理解過程所牽涉的複雜問題;第二,想像適用同一情況的諸多可能性,即心裡產生單一事件的多種結果,減少對真實事物的依賴。然而並不是所有青少年都能夠到達這個階段。
  3. 在青春期,青少年也容易產生獨特的自我中心觀。容易將自己想像成英雄人物,想像「個人神話」,創造「想像聽眾」。也因為如此的自我中心思想,使得青少年容易將自己想像成「自我中心的改革者」,也顯得格外關切、重視道德價值和原則。對於政治的思考也會隨著成熟度而更加抽象、較少獨裁意味。
  4. 皮亞傑認為青少年會產生獨特的自我中心觀,艾爾肯延伸為兩個面向:個人神話(想成自己是英雄人物,命中注定將獲得不凡的財富名聲);想像聽眾(青少年相信週遭環境主要關切著自己的外貌及行為)。
  5. 道德發展來自於皮亞傑所謂認知逐漸複雜化,唯有青少年時期以及形式運思發展之際,道德自律期的道德關才會出現,主要依據思考結構改變,而非個人對文化價值的認識有所增進而改變。
  6. 除了身體對認知發展的影響之外,情緒對於青少年的認知發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賀爾將青少年時期描繪成暴風與壓力的階段,他認為這個時期青少年情緒的失調、叛逆以及衝突等是不可避免的。而蘇利文從社會性的觀點來看,則將青少年分為三個時期: 前青少年期、青少年早期、青少年晚期。不同於賀爾和蘇利文,艾瑞克森則較偏重於觀察青少年時期內心的掙扎與心理社會任務。
  7. 蘇利文理論的三個時期:前青少年時期、青少年早期、青少年晚期。

(1)前青少年時期:「死黨」擁有許多相同特徵(性別、社會地位、年紀)分享關愛、忠誠、親密、自我揭露,但不會有「性慾動力」,有助於削減自我中心的想法。

(2)青少年早期:三種獨立需求:需要性滿足、持續需要人際親密關係、及需要個人安全感(個人自尊、個人價值、去除焦慮)。

(3)青少年晚期:愛是融合親密與性慾的結果,而愛另一個人可導致成年期有穩定的長期關係,該階段性生殖能力會與親密人際關係能力結合。

  1. 馬西亞,四類自我認同發展:混淆(個體對於任何人或信仰幾乎沒有承諾,相對性思考及讓個人滿足是首要特務);閉鎖(逃避自我抉擇,是不成熟的認同形式);延緩(青少年嘗試各種角色、信仰及承諾,個體可探索人生各層面而無須做選擇);成功(個體內部達成穩定,又符合別人對自己的期望)。
  2. 整體意識指團體成員感覺內在經驗及情緒反應相似的共鳴認同,大多數都會加入同儕團體才不感孤立,而同儕壓力是傳遞團體規範及維持成員忠貞的重要機制。

心得

青少年時期的確是身與心急遽變化的時期。成長理應是一種喜悅,在青少年的眼中,卻容易因為個人成長的差異而對自我產生認同的危機。在青少年時期與同儕之間的關係是最為密切的,相信每一個曾經經歷過這段青澀時期的人,多少都能體會那種渴望在同儕團體中受到重視、肯定的感受。一旦被同儕排擠、或是外在上有明顯差異,內心便容易產生自卑感、不安全感,甚至否定自我。遇到這樣的掙扎,有些青少年可以藉由師長、家庭的力量安然度過,卻也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反而選擇從事一些危險行為,試圖從中尋找自我的價值。

其實青少年介於兒童和成人之間,是一個相對尷尬的年紀,而且生理變化快速地令他們措手不及,再加上心理狀態逐漸趨向抽象性的思考,他們不僅要面對自身的轉變,同儕與家庭間更形成強烈的拉鋸戰,一方面不希望有別於同儕,另一方面則需要家長照顧及承擔責任,不過大多數的青少年會選擇獨立自主,勇於嘗試各種具挑戰性且危險的事物:菸癮、幫派、性行為、吸食非法藥物、犯罪等等,此時家庭必須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才能夠有效杜絕青少年採取行動而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身為一名未來的教師,面對身處於如此矛盾、敏感的重要時期,都應該對他們多一些關心、多一點的期待。在青少年微薄的自信心及自我認同背後,為他們提供一盞明燈,讓他們有機會看見自己的可能性。這聽來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卻是必要的作為。教育的功用之一,不正是引導每一個孩子積極面對人生、肯定自我價值、具有正向思考,進而貢獻一己之力,回饋社會。

問答題

  1. 對於青少年與同儕間的關係,身為教師的你該如何增進青少年間的良好互動?
  2. 簡單描述蘇利文對青少年認同發展所提出的理論特色。

選擇題

  1. ( C ) 皮亞傑將青少年時期稱為 (A)具體運思期 (B) 前運思期 (C) 形式運思期
  2. ( C ) 根據艾瑞克森,下列哪像何者為非青少年在發展自我認同時可能面對的危險?(A)偏差認同 (B)認同混淆 (C)認同延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木頭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